杏彩体育,《人类简史》作者怒怼硅谷:智能≠真理AI正在走偏!
【新智元导读】AI究竟是工具,还是新物种?《人类简史》作者赫拉利警告我们:AI并不只是技术,更可能是继有机生命之后的「无机生命」崛起。
近期,历史学家、哲学家尤瓦尔·赫拉利(Yuval Noah Harari),做客Possible播客。
作为《人类简史》《未来简史》《今日简史》等畅销书的作者,赫拉利与两位主持人就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展开了讨论,既有共识也存在分歧。
他们都认为构建人类对AI的信任、打造真正追求的AI至关重要,但对实现可能性的判断不尽相同。
节目中,三人深入探讨了AI的潜在结果、全球协作机制以及AI学习方式的不同观点,还剖析了智力与意识之间的本质差异——
他分享了以人类同理心为指导原则的哲学理念,认为这将帮助我们避免文明崩塌,最终共同缔造更美好的人工智能未来。
在《人类简史》中,Harari将「认知」视为人类崛起的转折点——七万年前,人类开始讲故事,构建共享神话。在书写与印刷技术中,这一能力进一步发展。
而这套系统的原理基本上就是:取一些泥土,做成泥板,然后拿根木头或棍子,在泥板上刻下某些符号。
从技术上,文字系统本身非常简单。但难点在于如何创造出这套代码、如何教人们使用它,这才是真正困难的部分。而正是这件事,改变了整个世界。
写作扩展了已经主宰地球的人类——智人的能力;至少在某些设想中,AI被视为一种新物种的崛起,可能取代智人成为地球上的主导生命形式——或者说,主导的智能形式。
因此,若站在2025年的时间点,Harari依然会认为写作比AI更重要,尤其因为AI本质上是写作的延伸——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演化。
但如果把目光放到未来,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:AI的崛起,将成为宇宙尺度上的重大事件,而写作则无法达到这样的影响力。
而现在我们面临的,是一次「无机的」或者说「数字化」的,其变化速度远远快于人类的适应速度。
作为一名历史学者,Harari的回答是:历史上的问题,通常不在于最终的「目的地」,而在于通往那里的「路」。
那些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国家,也几乎都投入了海外甚至周边地区的殖民征服。背后的逻辑是:要建立可持续的工业社会,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帝国。
这正是英国当时所做的事情,甚至像比利时这样的小国也是如此。随着工业化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,这种帝国扩张的逻辑也被复制开来。
如果我们把当下的AI比作当年的工业,那么人类在21世纪应对AI要是只拿了个「C-」(刚及格),那将会有数十亿人因此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。
所有生物之所以能够生存,都是因为拥有这些自我纠错机制。就像孩子学走路,并不是靠父母和老师的指导(他们可以给予一些鼓励),但本质上完全是靠自我纠错。
问题在于,AI的发展远比我们的纠错机制快得多。等我们终于理解当前的AI影响时,技术也许已经完成了多轮更新,甚至引发了新的未知风险。
更何况,10到15年前的社交媒体,我们至今仍在艰难应对。人类仍未真正理解算法的深层影响,更谈不上有效管理或缓解它带来的「后遗症」。
而现在发生的一切,几乎没人真正理解。因为光是收集数据、理清现状杏彩体育、判断趋势,这些都需要时间——但时间,恰恰是我们现在最缺乏的东西。
Harari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:当还无法确定技术是否值得信任时,却又把验证它是否值得信任的任务,交给这项技术本身,那其实就陷入了闭环。
人类的工作节奏是「有机时间」,相较于其他生物已经算快了,但在AI的「无机时间」面前,人类就显得极其缓慢。
而在面对AI时格外脆弱,这让人类更加脆弱,也很可能出现一种极其危险的AI形态:这种AI不仅会试图接管世界,而且很可能会成功。
所以,当我们一边对AI说:「不要贪婪,不要滥权,不要说谎,不要操控他人」,而我们的现实行为却恰恰是在贪婪、欺骗、操控彼此时,这些「孩子」最终学到的,其实就是我们真实的样子。
哪怕某个AI巨头命令工程师:「想办法在AI里植入某种机制,让它变得值得信赖。」但如果这个AI巨头自己不值得信赖,他自己都相信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权力斗争,那他就不可能造出真正值得信赖的AI。
好消息是:这种世界观不仅危险、愤世嫉俗,而且是错的。现实并不是只有权力,并不是所有人类互动都是权力斗争。
权力确实是世界的一部分,也确实有些人类互动,或者其中的某些方面,是权力的较量。但这不是全部。
绝大多数人——除了极少数极端的人格者——内心都真诚地关心爱、同情和真理。这些动机并不是出于某种玩弄权谋的手段。
如果AI是在真正追求真理、珍视同情心的社会中被培养出来的,那这样的AI也更有可能是可信的、有同理心的,以及更值得托付未来的。
Harari看到很多关于AI模拟的研究,试图测试它在某种情境下会作何反应,评估它的潜在风险。
当然,我们可以试图在AI系统中设计各种机制,让它们更符合人类的价值观,减少它们说谎或操控他人的可能性。但归根到底,有些事不是在实验室里就能预见的,真正的考验只会出现在现实世界里。
所以,从定义上讲,无论在实验室里如何精心设计,一旦AI进入真实世界,它就可以开始自行学习、自行演化。而它学习的第一课,往往来自人类的行为。
如果一个社会是由像马斯克或特朗普这样的人主导的,那AI就会从他们身上学东西。因为这是它能观察到的榜样,它自然会模仿。
它不会想:「哦,我应该服务公众。」它更可能得出结论:「哦,原来只要撒谎就能获得权力,那就可以撒谎。明白了,这才是现实世界的运作方式。」
在这种背景下,Harari认为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,就是聚集一群工程师和企业家,来做一次真正有说服力的示范——
比如展示总统或总理,可以在只有一小时里,认真、诚实地倾听AI专家的建议,理解AI的潜在影响,并用这个小时来作出负责任的决策。
如果你能把这些领袖放进房间里,让他们和真正先进的AI互动一个小时,然后他们出来后说:「天哪,这东西太可怕了!」——
Reid Hoffman认为:虽然AI的本质在于AI是自我学习的机器,但它的学习路径其实取决于最初的设定——就像所有学习算法一样,起点决定了方向。
这正是Reid保持乐观的原因:如果把「追求更高维度的意识」设定为AI的核心目标,那么这种对真理的追寻就可能成为AI内在的「学习时钟」——就像精准的计时器一样可靠。
一种能觉察、能体会痛苦、能对存在本身产生疑问的感知状态。而在目前为止,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可信的证据,表明AI拥有这种意识。至少他没看到。
当然,他也不排除未来某一刻,某个角落可能真的会诞生第一个具备意识的AI。也许现在它就正在诞生。但在此之前,他仍然保持一种「不可知」的态度:不知道,也不能假设它已经具备。
硅谷的问题之一,就是过分推崇智能。部分原因可能是那里的很多人本身就极具智能,甚至他们的一生都是建立在智力优势之上,自然也会倾向于高估智能的作用。
但从历史直觉出发,Harari觉得:如果超级智能的AI缺乏意识——无论你事先给它注入多少「价值观」或「对齐机制」——
它最终都不会真正去追求真理。它很可能很快就会开始追逐目标,而这些目标,很可能是由各种妄念和幻觉所驱动的。
首先,他同意Harari的观点:高度智能确实可能伴随着高度的妄想。智能越高,误入歧途的能力也可能越强。
但Harari提出的第二点也很有意思——那就是:也许可以把「纯粹的智能」引导到一条追求真理的路径上。或许,仅靠智能,也可以实现对真理的追求杏彩体育。
不是让AI替代制度,也不是让技术取代信任,而是看它能否成为桥梁,帮助我们更透明地沟通,更高效地回应社会关切,从而逐步找回信任的基础。
现在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,比如Facebook或Twitter,衡量信息传播的标准只有一个:「互动量」。谁能引发最多关注,谁就被推上热榜。
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那些最能激起情绪的内容在疯传。久而久之,不信任、仇恨和愤怒就在社会中蔓延。
它不是只看谁喊得最大声、谁能激起最多的愤怒,而是尝试评估哪些内容真正有助于建设性的对话、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共识的形成。
如果我们能借助AI和技术的力量,推动这种新的算法方向,也许真的能为这个碎裂中的世界,打开一条重建信任的通道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发的内容只受到你「本群体」的人欢迎、点赞再多,也不会让你上热榜。你必须说点什么、发个视频、做点什么,能让「立场不同的人」也愿意点个赞,才能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。
结果是:很快,杏彩注册各种网红、名人、内容创作者就开始尝试说一些能被不同立场人群同时接受的内容。他们在试错中意识到——这才是让内容「出圈」的唯一方式。
但不管怎么说,这至少是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例子:通过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工程设定,就可以让一项技术从破坏信任,转变为重建信任。